李冰倩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遥感专业学生,大学四年里,她坚定初心,在遥感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和前行;她坚持全面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专业课成绩一直保持前列,获得国家奖学金、“百优大学生”等30余项奖项及荣誉称号。
坚定成为“遥感人”
大学入校时,李冰倩选择的是测绘类专业。大二专业分流,她详细咨询了专业老师,经过慎重的考虑,最终选择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相比其他专业,遥感作为前沿科学,对从业者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在测绘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完整地掌握图像解译、地理信息原理等遥感技术方向的具体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庞大复杂,学科交叉,涉及面极广。因此,不少同学在专业分流时都选择了更易就业的方向,但李冰倩说:“我一直记得这句话,‘人类曾经仰望星空,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而现在我们低着头,担心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活下去。’从那时起,我便萌生了探寻宇宙的想法。我愿意面对困难,一直到今天,我从没后悔过从事遥感这个专业。”
李冰倩明白,想要长久地从事这个专业,攻坚克难是常事。四年时间里,她整理了近7公斤的学习资料和笔记,项目程序更是占到30GB,专业课成绩均在95分以上。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李冰倩有自己的认识:“我所在的这个专业,每一门专业课都有各自的知识框架,但它们都是互联互通的。就像一棵树,顺着枝干可以找到分支,顺着枝叶你又可以找回主心骨。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是很奇妙的过程。”
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深入的科学研究,李冰倩越来越确定成为“遥感人”就是她未来的方向。2022年9月,李冰倩获得推免资格,被保送到中南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深造。
心向星辰,“遥感”报国
大二时,李冰倩申请主持了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基于多波段遥感的环境良好型城市评估方法研究》,并承担了项目的主要工作。但由于是初次科创尝试,团队缺乏经验,而且因为项目构想过于庞大,导致项目最终有很多未能达成的空缺。谈及这次经历时,李冰倩冷静地说:“虽然有遗憾,但这次科创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实践和理论是如何结合的,并帮助我提高了团队协作和自主探寻等方面的能力。”
大三初始,李冰倩便主动加入新的科研项目,负责前期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的工作,在项目的调研环节中,她跟随团队走过100多个县地的1000多公里,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和生态资源在内的数据资料。经过后续不断的实验和探索,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城镇综合承载力与开发秩序研究:一个“压力-能力-潜力”的逻辑框架》,后被收录于SCI期刊中。在这篇论文中,她提出了山东省城市开发新格局“三区六类”,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采纳进行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构建工程。
这更加坚定了李冰倩在遥感领域做出一番成绩的决心。此后,她参与了《泰安市农作物长势监测及气候分析方面的研究:农作物长势实时监测-遥感模型构建》课题研究,在其中主要负责农作物长势实时监测-遥感模型构建工作。在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研究:基于TRMM3B4隆水数据ERA5再分析温度数据的水热因子适用性分析》中,李冰倩主要负责水热因子在山东省的适用性分析,并依此撰写论文,获得了“南方测绘杯”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大赛二等奖。
全面发展,勇担使命
学习和科研之余,李冰倩一直参与学生服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工作。
在班里,她担任团支书,带领班级连续两年荣获“山东农业大学磐石工程班级”“山东农业大学先进班级”等荣誉;在学院,她在大一时便加入了院学生会,三年来,从志愿者到主席助理再到学生会轮值主席,学院里大大小小的工作都有她的身影。李冰倩说:“这段经历中,我很感激主席团的另外两位伙伴,我们一路磨合、互相学习、陪伴成长。我更加明白人是社会性动物,只有在集体中才能体现出个人,大家凝聚在一起能量才最大。”
高强度的学习和学生事务工作带给李冰倩双重压力,关于如何巧妙地将二者平衡好,她有自己的“法宝”:“不管做什么工作,我都会专注于当下,做每一件事不瞻前顾后、不三心二意,以最高的效率,尽最大的能量,做到尽善尽美。”
寒暑假里,李冰倩还跟随学院三下乡团队到泗水县走访困境家庭,并向商户宣传“益起捐”公益活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疫情期间,她主动请缨,跟随社区志愿者进行物资配送、核酸检测等工作中。
在获评“大学生年度人物”时,李冰倩说:“是很多人帮助我一步步走到今天,最终站上这个舞台。我很幸运摘得这个荣誉,我不会因为这个荣誉而迷失自己,而是使它变成一个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回馈社会的标志。”
“脚踏实地地干,但也不要忘记仰望星空。”这是李冰倩对未来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