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至真韩兴国
发布时间: 2014-03-28 浏览次数: 3107
 翟荣惠

        他是生态学家,一直努力为自己寻找更好的生态环境,也一直殚精竭虑为他人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营造更好的生态群落。他就是至情至真的韩兴国,我校农学院八二届校友,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所长。

 

大学者的率真性情
 

        韩兴国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内外十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包括两度主持国家973项目和课题,两度主持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在《Nature》、《Science》、《Ecology Letters》等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50篇,主编《生物地球化学概论》、《保护生物学》等专著7部。曾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理事,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组成员。他主编《生物多样性》、《整合植物生物学》、《生态学过程》等杂志,长期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还多次参加国际有关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谈判,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这些成就,这些忙碌,使韩兴国在生态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较强的号召力。
韩兴国的研究领域集中在草原生态。2012年夏天,他做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决定:动用了8辆车,带领40多名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进行了一次长距离野外考察。从新疆的巴音布鲁克到大兴安岭附近的额尔古纳,历时39天,行程15000多公里,针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甸几种草地生态系统,开展大规模调查,获得大量的基础数据。一路上,冒着酷暑与骄阳,与泥石流遭遇,与毒蚊子周旋,修抛锚的车,辛苦异常。韩兴国很开心:“我就是带着他们玩儿,好久没有出去玩那么久了。我负责打前站,插旗子布点。在草原上,在旷野中,尽情地驰骋,自由地呼吸,那种感觉实在太美好了。”
他有着超乎寻常的记忆力。上学时同一级农学系128个同学的名字,家在哪个县哪个村,到现在也能记得清清楚楚。回忆看过的文献,在哪本杂志的什么位置,一说就准。正是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和和浓厚的兴趣,韩兴国花两年的功夫,拆开了5000多篇英文生态学文章,形成了《生态系统生态学英语例句库》,免费发布在Planta论坛上。句库里包含了16630个词条的用法,72460个例句,先后有10万人下载。同学们可以从这个句库里学习规范的表达方式和重要词汇的用法。目前,韩兴国正在编辑中英拉丁文植物学词典,做了3年,已完成了大半。为了做这些工作,韩兴国连续几年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韩兴国个子颇高,体态偏瘦,走路喜欢迈大步。善交友,性情坦诚直率,说话简洁利落而风趣。他说,其实自己一直在追求一种范儿。这种范儿,就是一种气节,一种性格中的刚毅。他深深喜欢自己在农大读书时一些南方籍老师身上那种浓浓的书卷气。那些透着点骄傲、略带些棱角、按规则做事的老师,不经意间影响了韩兴国后来的做人做事。
 

“严”所长的宽厚温情
 

  不管在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北京植物所,还是沈阳生态所,韩兴国都是以能干著称的。做成大事,必须要改变一些固有的东西,这中间需要改变人的观念,重新分配利益。韩兴国顶住压力坚持他所坚持的,也努力照顾到每个人的利益,在严厉的改革中灌注温情。
1998年4月,韩兴国被任命为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精简人员,为引进高层次人才腾出编制和空间。几经努力,所里副处级以上干部由84位压缩到27位。几十位辅助岗位的相关人员通过参加一次特别的考试,看到令人汗颜的考试成绩和惨不忍睹的试卷,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心悦诚服地接受所里的内退安排。他们内退后,工资并没有少,所以在所里没有引起大地震。
韩兴国说,自己打的是有准备之仗。他把自己的改革计划与院领导充分沟通过,更得到了植物所领导班子的充分配合。他说:“我算过一笔账,全部离岗职工的工资,内退后如按80%工资发放,一年加起来也就省20万元,而当时植物所的研究经费已经到了1个亿,所以采取了内退后仍然发全额工资,使人事改革进展平稳。空出来的那100个岗位对于所里的发展太重要了。”
正是有了这些珍贵的岗位,韩兴国从世界各地吸引优秀人才来植物所工作的计划才有了实施的可能。后来,植物所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在科学院拥有了更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地处东北,沈阳生态所的人文环境更复杂一些,一些人喜欢抱团取暖。2008年开始担任所长的韩兴国没有特别在意。他认为,一些人之所以抱团,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不够自信,当大家的力量都足够强大,心思都放在科研上时,这种现象自然就会弱化。借鉴植物所成熟的运转模式,韩兴国在沈阳生态所进一步加强课题组建设,强化组长责任。每个课题组都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由学术带头人、年富力强的科研骨干和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共同打拼。课题组实力足够强大时,可以拆分成两个或者三个课题组。课题组之间相互协作,形成组群,集中目标凝练研究方向。在韩兴国领导下,沈阳生态所拿到了两项973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申请到了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现了科研力量上的重大突破。
如在北京植物所一样,在沈阳生态所,韩兴国最看重的还是吸引顶尖的优秀人才。遇到有影响力的年轻人才,他会下大气力做工作,喝酒聊天交朋友,积极解决现实困难。两年前从美国回来的谢灵天说,决定回国之前,他考察过很多地方,韩所长的坦诚一下子就打动了他。
沈阳生态所图书馆里,有三排架子,放的全是韩兴国捐献的杂志和图书,是他多年积累的宝贵财富。在美国读书和工作时,他最兴奋的事情就是去买书。几年间,仅书费就花了上万美元。期间,还复印了多本专业杂志。回国时,这些书刊被装进24个箱子,花了700美元海运回国。回国后,这些书刊跟着他去了云南,后来又回到北京,中间不停地发展壮大。2008年到沈阳生态所工作后,韩兴国决定把他这些宝贝送给所里。课题组的老师在北京整理打包,六七十个箱子又坐上火车到了沈阳。生态研究领域里的代表性杂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韩兴国都复印并留存着,2万多篇文章,俨然就是一个小的专业数据库。
韩兴国为沈阳生态所的倾心付出几年就得到了回报。2008年之前,在中国科学院对所属研究所的评价中,沈阳生态所位居中游,评级介于B和C之间。2012年,该所一步迈进A类所行列,进步之大,令人叹服。

好男儿的至爱柔情
 

  从在乡下老家务农到考入高等学府,从远赴海外求学到学成报效祖国,几十年来,韩兴国的阅历、学识、职位不断变化,但这位山东好男儿却一直保持着心中最纯美的至爱柔情。
家庭是韩兴国最看重的。他经常想起父亲,念叨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感激父亲遗传给自己的善于记忆的基因。他孝敬母亲,关心兄弟姊妹,深爱妻女。1992年,在美国学习工作了7年的韩兴国回到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工作,告诉别人他回国的最直接理由就是“我想俺娘了”。
从1992年回国到2005年母亲去世的十几年间,不管工作多忙,每逢春节、五一节、中秋节、国庆节、母亲的生日和父亲的忌日,他必雷打不动地回到寿光老家。回到家,陪着母亲说说话,看着母亲脸上的笑容,他觉得那是最心安的时刻。家里兄弟姊妹7个,他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如今,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大都完成了大学学业,韩兴国倍感欣慰。他动情地说:“在寿光老家,我经常体会到被亲人需要的感觉,特别美好。”谈起女儿,韩兴国更是充满骄傲,女儿在北京受到了良好的中小学教育,在香港读了大学和硕士。
而母校,是韩兴国永远的青春记忆和柔情牵挂。
韩兴国回忆,当时他们班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最年长的大哥、班长曹荣玖和韩兴国住一个宿舍。刚入校时,曹大哥经常一个人去提满所有热水壶,很快,小兄弟们也争着去了。吃的饭菜,曹大哥负责分,但他从来不给自己盛肉吃。“很可惜,曹大哥现在已经去世了。”说起同窗好友的英年早逝,韩兴国很伤感。
即使毕业后,同学们也相互激励、相互帮助。现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曹鸿鸣,与韩兴国是同窗好友。毕业后在德州农校工作期间,韩兴国鼓励他考硕士、读博士,一路向前走。两家人是至交,两家女儿的小名听起来就像姊妹,连大学专业、找的工作都是相近的。“同学加兄弟,是我心中最为珍贵的情感。”韩兴国说。
谈起老师,韩兴国有说不完的话。“王洪刚老师那时大学刚毕业,是当我们的班主任,师生在一起,跟兄弟似的。丁巨波、余松烈、胡昌浩、陈希凯、张高英老师,每个人讲课都有特点,到现在还想得起他们在课堂上的神态。包文翊老师不爱说话,我跟着他在农场实习小麦育种,一粒一粒地数麦子。教外语的赵松祥老师格外和蔼,大声地领着我们读英语,常常是下课了师生都意犹未尽。毕业后跟着李凤超老师当助教,她是老师,更像母亲。从农场上课回来,李老师每次都买两包烟,一包送给我,一包带回家给薛坚老师。”
仰慕韩兴国的学问和为人,山东农大的学生,尤其是农学院的学生,都非常希望能考上韩兴国的研究生。如今,韩兴国带过的学生,来自山东农大的就有20多个。在他的悉心栽培与帮助下,同学们都有了很好的发展。
韩兴国很郑重地给母校提建议:“学校有不少杰出校友,我熟悉的就有时玉舫、刘同先、李允聪、黄炳茹等。建议学校充分发挥这些科学家的作用,在他们退休之后,聘他们回来教一门课,或者带带学生,可能会影响到很多学生的未来。”
热情淳朴,坚定执着,坦荡赤诚,富有爱心,这就是至情至真的韩兴国。正是有了这一“原生态”作底色,韩兴国在致力于不断优化个人、单位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事业中,书写出色彩斑斓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