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青春在基层闪光
发布时间: 2023-11-21 浏览次数: 10

近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转发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奖励委员会《关于公布2022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奖人选的通知》,山东农业大学2017届资源与环境学院毕业生门大威获此殊荣。

门大威,2017年考取山东省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现任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为全镇20个产业项目建立精细化档案,总结的项目档案化管理七个一工作法在全市范围发文推广;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高效农业技术推广为重点,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为方向,推进校地联动,助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个人先进事迹被中国乡村振兴网等媒体报道,20216月,被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据悉,“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共同指导,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出资,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项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决策部署。今年首次立项评选,全国共有398名优秀毕业生获奖,每人奖励人民币3万元。

 

门大威事迹介绍

说起门大威选择做基层就业,不得不提起他的大学生活,在山东农业大学的4年,他勤奋学习专业知识,悉心帮助服务同学,认真踏实科研实践,不仅专业学习扎实,还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次实践调研中他更是对农业农村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种子。

勤学苦练、科研实践,种下一颗“爱民心”

大学期间他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资环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多次组织校级活动,练就了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他勤奋好学,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和科研活动,在学校的推荐下,他还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教授带队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曾主持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科创项目并顺利结题,并发表学术论文2篇,通过参与科研练就了较强专业学习能力;他组队参加农村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空心村整治等项目的调研实践,这些经历让他对国情村情民情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认识,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在他心中厚植了浓浓的三农情怀。


回想起当年临近毕业,在面临继续考研深造和就业的选择时,他萌生了考取选调生的想法,但面对未知的环境和工作,他还是再三犹豫,是母校老师们的鼓励让他更加坚定地选择到基层一线工作,了解基层实情,解决群众需求,练就过硬本领,将自己所学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所用。

摸清底子,精雕细琢,心里一本“民生账”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门大威深知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为了准确掌握各村的详细扶贫数据,他走遍了全镇743户脱贫群众,并用拉家常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脱贫群众讲解、梳理政策,确保各项政策都落实到位,确保脱贫群众尽知晓、全满意。


产业项目是确保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保障。他为全镇20个产业项目建立精细化档案,保障项目正常运行,在全镇共同努力下,实现年收益达300余万元,脱贫群众人均增收1400元。总结经验规律,他创造性实践并总结了项目档案化管理七个一工作法,被市扶贫办在全市范围发文推广;20208月在寨里河镇召开的脱贫攻坚项目和资金管理现场培训会上,产业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使用两项工作被全市推广学习,档案规范化建设作为典型样板在全市推介;他主笔的《整档定数 循案稳效——扶贫项目档案化经验介绍》被中国乡村振兴网进行报道。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紧绷一根“民生弦”

他关爱关心每一位脱贫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针对脱贫群众最关切的住房、饮水、改厕等问题,门大威和镇扶贫办的同事们到村到户,进行逐一走访、摸排,采取入户核查、外围调查、信息核对等多种方式,捋清了脱贫群众住房、饮水、改厕现状和提升点,并建立起台账,做到情况清、底子明,积极与各行业部门做好对接切实落实到位。他在职期间,对全镇239户脱贫群众的自来水站杆进行保温处理,确保脱贫群众在数九寒天也能用水便利;为66户住房吊天棚,为187户脱贫群众修缮院墙门窗,进一步提升脱贫群众的生活质量。


    任职峤山镇期间,他持续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行常态化、全方位记档跟踪掌握易返贫致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2022年度峤山镇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15461.34元,全部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他紧抓农业安全生产,全面开展农机、农村能源、农药使用、畜禽养殖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提升群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防患于未然。疫情期间更是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对外来人员细致排查,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严格落实居家人员管控措施,持续监控重点区域消毒消杀情况。峤山镇荣获2022年度全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一等等次、全县疫情防控工作考核一等等次。

招科引技,提档升级,钻研一门“民生业”

当真正深入农村工作以后门大威才深刻体会到,农村农业发展现状与学校科研直接的差距,也更体会到农民对农业指导的需求和渴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门大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高效农业技术推广作为重点,以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作为方向,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大姜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针对当地大姜产量较低的情况,他积极对接母校山东农业大学,学校徐坤教授手把手将“生姜专用膜轻简化栽培技术”教给了村民,推广生姜高效栽培技术,建设科技试验田。实现大姜亩产12000斤,在大姜收益比较可观的年份,每亩可节省500余元,每亩增加经济收入3000余元;推广包膜缓控释肥技术,实现平均产量增幅达到10%以上,一次性施肥无需追肥,减少化肥用量15%以上,节省工时60%以上,每亩综合收益400元以上,使两万余人通过新型农业技术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他协助推动校地合作,在母校支持下,促成峤山镇人民政府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共建乡村振兴产学研实训基地,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等9个产学研基地挂牌运行,引进6个专家团队长期入驻。他创新峤山镇乡村振兴安产学研用机制,与山农大全国样板党支部开展校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办乡村振兴论坛田间课堂,构建了具有峤山特色的校地协同 实用至上的乡土人才培养模式。

他负责“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争创工作,依托峤山大姜的品牌优势,采取“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加快推动大姜产品集散区发展壮大,积极推进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提档升级。2022129日峤山镇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大陈家沟村、徐家村、穆家沟村被认定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说起接下来的规划,门大威难掩内心的激动:“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尤其作为农业高校毕业生,我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家乡养育了我,母校培养了我,我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勇担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时代使命,扎根基层,为家乡做贡献,更为母校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