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坚守中绽放
发布时间: 2014-03-28 浏览次数: 641

 郭翠华      

 

       坚守!十二年起起伏伏,柳建增从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全国生姜出口第一大户,始终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质朴诚信的品质、独具慧眼的投资和胆大心细的决策,坚定地守护着他的姜蒜事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柳建增,现为莱芜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不仅在当地家喻户晓,而且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农业领域,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享有“中国生姜出口第一人”之称,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莱芜市建国60周年英模人物”等多项荣誉,担任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生姜协会理事长、中国大蒜协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创业艰难,“姜老大”非一日之功
 

       1988年8月,23岁的柳建增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到莱芜市进出口公司工作。2001年,伴随着莱芜外贸进出口公司改制解体,他下岗了。“工作没有了,要谋求生路呀。”柳建增快速调整思路、确定目标、考察调研,他瞄准了当地知名的葱、姜、蒜“三辣”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和其他4位下岗同事一起,成立了莱芜万兴果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主要作为供货商与采购商之间的中介商赚取差价。
       创业之初,步履维艰,柳建增甚至都不想再次回忆当初经历的种种艰辛。公司知名度不高、资金不多,他只好先从寻找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的一些个体农产品商人做起,订单额基本不超过20万。不久,柳建增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巴基斯坦的客户,拿下了100万元的订单,他喜忧交加,喜的是由此可以打进这个市场了,忧的是客户要求20天之内交货,资金严重不足,怎么完成任务?柳建增开始向莱商银行申请贷款,然而,公司能够抵押的固定资产价值充其量不超过1万元,眼看着不能通过银行负责人的现场考察时,着急的柳建增拿出不能轻易示人的一本“流水账”,里面记录的全是包括客户资料在内的公司核心机密。最后,银行总算批下了40万的贷款。但是还差一部分资金,他找到当地一个供货商,经过多次协调,对方同意先赊账。订单总算完成了,他也和这个供货商结成了生意伙伴。
       后来,柳建增和他的团队成员辗转奔波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交易会、博览会,不断结识新客户,拓宽对外贸易渠道。自2002年起,“山东省生姜出口第一人”的桂冠,柳建增已戴了10年。万兴也从单纯的中间商成长为集农产品种植、收购、储藏、加工、出口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产品销售到美国、日本、欧盟等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农产品出口的“姜老大”、“蒜老二”,拥有生姜、大蒜、水果三个子公司和腌制、脱水两个子工厂。
 

遭遇危机,睿智果决成就辉煌
 

       2007至2008年蒜市低迷,国内从1.5元跌到几分钱,国外大蒜价格也相继滑落。和其他许多大蒜经销商一样,柳建增存的近七八千吨大蒜亏损了一千多万元,无法脱手。
       在很多囤货老板都将大蒜倒掉的时候,他却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大规模收购大蒜。更让人感觉疯狂的是,本应节省开支的柳建增却又斥资300万元,建成一个脱水车间,将收购的一万吨大蒜,全部脱水加工成蒜片贮存起来。
       对此,柳建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根据经验推断,农产品价格从低谷到高峰大概是4至5年的时间。鲜蒜在冷库中只能储存2至3年,脱水蒜片不仅可以储存7至8年,且无需消耗电费。这个时间购买大蒜,估计不会超过五年肯定能赚钱。”胆大心细的柳建增在计划着一个美好未来。然而,他没有想到,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全球,公司外销市场严重受阻。
       就在柳建增一筹莫展时,党中央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惠农利企优惠政策,这让柳建增看到了新的光明和希望。他果断决策:将单靠外贸市场的“一条腿走路”销售方式转变为出口加内销的“两条腿走路”模式。柳建增对国内市场调研后,欣喜地发现,国内生姜深加工发展潜力大,他马不停蹄地带领团队成员设计“姜老大”商标,成立新产品研发办公室,与山东农业大学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并在北京、山东等省相继设立销售中心。
       在柳建增独具慧眼的领导下,万兴公司逐渐打开了国内市场,顺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惟一生姜专供公司,“姜老大”系列产品也进驻了大润发华北区、易初莲花、华润万家等200余家大型超市,同时,远销至日本、欧盟、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业务实现了质的飞跃,“世界这么大,处处姜老大”公司标志性口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更让柳建增欣慰的是,2009年,国内外大蒜价格一路飙涨,之前储存的2000吨蒜片纯赚2000多万元,公司的年销售额从3亿余元飞跃到7亿余元,一举奠定了柳建增在莱芜姜蒜行业风向标的地位。
 

永不满足,精益求精只为梦想
 

       2001年入世以来,各农产品进口国普遍提高了门槛,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检测指标高达百余项。柳建增没有退却,开始寻求跨越“绿色壁垒”的长效运作机制,以打开欧盟、美国、日韩高端市场的大门。
       经过摸索,柳建增认识到,想真正实现从被动“应对壁垒”到主动“跨越壁垒”,就必须有自己能控制的种植基地。后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与农户签订“定品种、定面积、定品质、定最低收购价”的“订单”合同;另一方面按照政府土地流转政策,由村民将土地自愿流转给村委会,公司再与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建立自己的生姜种植基地,并返聘村民到基地打工。柳建增说:“农民虽然种植了多年的生姜、大蒜,但他们却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和储存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形势,销售价格低,赚钱少。基地种植既能控制质量,也能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让农民赚更多的钱。”
       柳建增对基地种植要求极高,“按照高于欧盟和日本检测标准,根据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执行,所有种植环节都要达到绿色无公害,每片基地都有专门农机人员全程负责”。公司还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可追溯体系”,在所建档案中,详细记录着每一批农产品从生长至生产的全部信息。2005年,万兴公司通过了欧盟GAP认证,成功打开了国际农产品高端市场的第一道门槛,并成为英国超级食品公司生姜专供基地。此后,公司还先后通过了HACCP、日本有机JAS食品和国家无公害等认证。目前,公司已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高达4万亩,带动莱芜甚至更大范围内的10万农民致富。
       柳建增说:“食品安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更应该以生产安全、健康食品为己任。”万兴公司将美国、日本的食品出口标准引入国内,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其中《生姜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种植标准。“希望能为提升国内食品安全体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目前,柳建增坚守着将品牌做大做强的梦想,致力于延伸产品产业链工作,挖掘生姜保健作用、研发新产品。我们相信,永不服输的柳建增必将创下事业新辉煌,梦想之花必能更加绚烂。